聯系我們

地 址:湖北省鄂州市司徒工業開發區
電 話:0711-3893611 3893622
吳先生:13971982796
傳 真:0711-3853469
郵 編:436000
網 址:www.xunsp.com
郵 箱:ztxj@ztxj.net
新聞動態
跨國巨頭壟斷燃氣發電設備 國產設備待突圍
專家指出,壟斷的后果必然是支付高昂代價,這一代價不僅僅由中國的電廠承擔,亦將通過電費由全民負擔。為此,國產天然氣發電設備亟待突圍。
“三座大山”壓頂
盡管當前中國僅有不足5000萬千瓦的天然氣發電機組,但隨著環境壓力的漸增,以及國家政策對清潔能源的傾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億千瓦。
中國天然氣發電市場蛋糕巨大,對設備制造商的吸引力也可見一斑。但對發電運營商而言,前景卻沒那么好。華電集團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對《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抱怨說,華電當前擁有728萬千瓦的天然氣發電裝機,但2013年僅有6億元利潤,比上一年的12億元整整下降了一半。而如果同樣規模的燃煤機組,按照2013年的煤炭價格,它貢獻的利潤應該在35億元左右。
事實上,華電集團的狀況只是中國天然氣發電現狀的縮影。包括五大發電、中海油等在內的國內主要天然氣發電企業,去年該板塊的利潤均出現了大幅下滑。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制約天然氣發電的因素是多重的,但氣源、氣價和發電設備三個因素,是當前橫亙在天然氣發電面前的三道高墻。
氣源是解決天然氣發電的原料問題,沒有足夠的氣源,天然氣發電根本無從談起。2013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達530億立方米,增長了25%。價格是影響天然氣發電經濟性的決定性因素,相比于燃煤、風電的上網電價,天然氣發電幾乎不具備競爭力,且天然氣價格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而燃氣輪機等發電設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天然氣發電的發展。
跨國巨頭壟斷市場
國家能源局2014年初發布的《燃氣發電安全監管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燃氣發電核心技術未完全掌握,導致進口設備價格昂貴,整體上影響了發電價格。國內制造企業雖然能夠制造、組裝燃氣發電機組,但在整機設計、熱部件材料制造以及冷卻和隔熱涂層等關鍵技術尚未實現實質性突破,燃機燃燒器、透平葉片等熱部件仍完全依靠進口。
而進口燃氣發電設備的檢修費用常常令中國電廠談虎色變。
據記者了解,自從上海漕涇天然氣發電廠建成后,僅2009年-2011年間,漕涇電廠就為檢修維護花費了驚人的3.83億元,超過其總投資的13%。
由上海電力牽頭籌建的漕涇電廠使用天然氣發電,為上海化工園區提供電力并供熱,該電廠采購了2臺美國GE生產的300兆瓦燃氣發電機,但由于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重要的檢修環節仍嚴重依賴GE,而不得不為此支付高昂代價。
事實上,漕涇電廠的遭遇在中國具有普遍性。據統計,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已建、在建的天然氣發電機均來自跨國巨頭,美國GE、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已經壟斷中國市場。
更為嚴重的是,壟斷將長期持續。按國家能源局委托相關機構做的天然氣發電調研內部資料的說法,“天然氣發電機的國外技術壟斷短期內難以解決,甚至十多年都無法解決。”
而壟斷的后果必然是支付高昂代價,這一代價不僅僅由中國的電廠承擔,亦將通過電費由全民負擔。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花園飯店分布式燃氣電站。據測算,上海花園飯店分布式能源項目檢修費用較高,若折算至電價,其發電成本需要增加0.21元/度。
“目前天然氣發電廠對檢修費用談虎色變,但又無能為力。”華能集團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燃氣輪機國產化程度低,關鍵核心技術均在國外公司中,國內的發電廠每年都要付給其“價格不菲”的費用,用于主要核心部件的運行維護和控制系統的維護升級。
國產設備亟待突圍
事實上,跨國電氣巨頭壟斷的不止售后服務,最初的設備購置費用也因壟斷而長期保持“價格穩定”。據記者了解,天然氣發電廠的建造成本在3000多元/千瓦,雖然比煤電略低,但卻長期保持在這一水平。
這與其他清潔能源設備在國產化后的迅速降價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風力發電機尚未大規模國產化時,GE等生產的風力發電機曾賣到7000-8000元/千瓦,但中國企業制造出自己的風電機組后,GE等價格迅速跌至4000元/千瓦。而與風電設備類似的情況還有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逆變器等。
但國產設備在天然氣產業鏈上卻始終難以突破,從上游開采到下游發電。
譬如在頁巖氣開采技術環節,GE擁有油泵和可移動發電機;在能源傳輸方面,GE新增小型液化天然氣業務;在發電方面,GE擁有各種燃氣發電機。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對于國外巨頭的技術和設備壟斷,中國尚無良策,只能通過在同類型機組企業間搭建平臺,組建燃機共享備件庫,在合作電廠之間開展設備與備件的調配服務,提高備件的使用率,降低企業的成本;而在設備維修方面,國內企業也只能利用CSA續簽合同談判的契機,加入本土檢修人員培訓的要求,以推動設備維修本土化的進程。
上一篇:燃氣發電設備國產化:重型燃氣輪機亟待產業化 下一篇:跨國巨頭壟斷燃氣發電設備 國產設備待突圍 (1) |